新笔趣阁 > 军史小说 > 汉世祖 > 第1773章 质问(1/2)

第1773章 质问(1/2)

上一章汉世祖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笔趣阁在线收听!
“官家,太子、宋相公、赵相公、王相公求见!”红日初升之际,嵒脱又来禀报。

“宣!”这一回,刘皇帝没有拒之殿外。

“臣等参见陛下!”

垂拱殿那方宽大威严的御案下,四人都面色疲惫地恭立着,刘皇帝目光扫视一圈,落在刘旸身上,道:“朕一切皆安,昨夜也睡得安稳。倒是你们,甚是操劳吧,朝廷搬迁情况如何?”

“虽显匆忙,赖诸卿尽力,一切井井有条!”刘旸答道。

刘皇帝点了点头,略作沉吟,道:“朝廷新迁,需有新气象,中枢职权,当应时调整!”

这话一出,几个人顿时肃然,尤其是赵匡义,他对权力变化,格外敏感。

“恳请陛下示下!”刘旸拱手道。

刘皇帝想了想,道:“杨业、潘美、石守信三郡公还朝,具体职掌安排,政事堂先讨论一下,得出初议报朕!”

诸相对视了一眼,应道:“是!”

与之相对的,便是勋贵集团的重新抬头,赵匡义越发受重用,他可是根红苗正的勋贵子弟,本身又负有爵位,还与东宫有那么层关系,代表性极强。

甚至,在刘皇帝说出这番话后,立刻改口,一脸歉然地道:“陛下雅量,非臣所能比拟,是臣见识狭隘了.恩遇如此,也是吕蒙正的福分!”

“朕发现,朝廷中如今都是些老面孔了,但青俊们却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,需要给年轻后生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了!”刘皇帝平静地说道:“朝廷是池,人才是水,只有流动起来,新水换旧水,方显活力!”

“谏言?”

刘皇帝这么说,赵匡义脸上浮现出少许尴尬,当然,内心实则有些不以为然,吕蒙正哪里能和他赵相公相比?

刘皇帝则没管他,继续道:“至于治政经验,不与其机会尝试,如何展示其能?”

此言落,三相公面色各异,还是赵匡义略带迟疑道:“陛下,襄阳王文武双全,履历充实,调任畿帅,深孚人望,臣等自无异议。

这边议定,刘皇帝心情似乎好转了一些,老脸上的阴沉之色仿佛都瓦解了许多。这时,宋琪犹豫片刻,一脸凝沉,拱手道:“陛下,臣有谏言!”

洛阳尹可是与开封尹相提并论的职任,虽属是非之职,但上下里外盯着的人可不少,甚至于,政事堂里的角力平衡,有时也会落到二职上。

如今刘皇帝却要提拔一个不名一文的后进吕蒙正,薄有才名,但在勋贵眼中,进士出身的庶族罢了,实在不值一提。倘若诏旨下达,那就是打破惯例了,作为勋贵集团的代言人之一,赵匡义几乎本能地反对。

而刘皇帝听其言,观察其反应,说道:“年轻?四十上下,正当大展其长之时。朕记得,赵卿当初任洛阳府时,还不满四十,如今为何小觑吕蒙正?”

在乾祐时代,刘皇帝仰仗军事贵族们治国平天下,开宝年以后,则对功臣勋贵们多方压制,在乾祐时代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拔士林出身的人才,抬升庶族官僚集团的实力,以求达到政治平衡。

于是,赵普罢相,官场整肃,政局动荡,最显著的标志,便是西北四道的官僚被换了近七成。虽然被定罪为 的那些人,并不能单纯以庶族官僚视之,但刘皇帝的严厉整饬,也确实大大削弱了朝中普通官僚的力量。

见状,刘皇帝也不再啰嗦,继续道:“安守忠治洛阳有功,朝廷该当予以褒奖,另外,调任京畿都指挥使。至于洛阳府,刑部侍郎吕蒙正,忠于王事,踏实勤干,历练多年,可以提拔,接任洛阳尹,卿等以为如何?”

只是,吕蒙正虽有才名,但过于年轻,也无多少地方职司经验,西京重任如山,就怕他难以承担……”

“陛下所言有理!”不管认不认同刘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汉世祖》 最新章节第1773章 质问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229_229655/1775.html

上一章汉世祖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