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军史小说 > 朕真的不务正业 > 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,银币才是(3/6)

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,银币才是(3/6)

上一页朕真的不务正业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笔趣阁在线收听!
天人示警,陛下宜修省以应天警。”张学颜刚坐下就呈送了一本奏疏,作为明公,作为廷臣,他可以绕开内阁上奏,因为能见到皇帝,面陈机要。

“张尚书慎言,这个宫中修省之事,张尚书不在京师,就不必说了!”王国光咳嗽了一声,当着皇帝的面儿,提醒了下张学颜,不懂不要乱说!

上一个劝皇帝修省的人,现在在西山宜城伯府懊恼无比!

皇帝还用劝修省?还是劝一劝奢靡比较好。

张学颜劝皇帝修省也是惯例,因为皇帝陛下大婚在即,有靡费钜万的嫌疑,他也就是遵循惯例做事,没想到被王国光当着面给训诫了。

王国光也不好当着皇帝的面说,再劝修省,皇宫回填要用建筑垃圾,甚至连柱子也要用建筑垃圾填充,国朝颜面何在?皇帝为了省俩儿钱,甚至连鳌山灯火都不看,就为了省掉给艺人的恩赏,这笔钱真的很多,每年鳌山灯火按惯例要十几万两。

修个屁节俭,再修节俭,朝廷颜面都没了,让黎牙实、三娘子这些外藩使者知道了,岂不是友邦惊诧?

大明皇帝的家,居然偷工减料到这种地步?王国光这个户部尚书都感觉羞耻,他这个大司徒,做的那么好,国朝有钱!

这次大婚,皇帝下旨修省,被礼部给封驳了,理由是省无可省,皇帝的大婚已经足够节俭了,之前宫里采买珠玉七万两银子,减到了一万两,恩赏乐班从六万银,削减到了五千两,以大婚大宴赐席为例,之前的标准是五两一桌,结果皇帝直接要把大宴赐席给省去,这怎么能行?

礼部直接告状到了两宫太后那里!再修省,这个礼部尚书谁爱做谁做!

朱翊钧认真的查看了奏疏,张学颜这本奏疏主要内容,还是定清丈条例,通行全国,也就是之前不曾清丈的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四川、云贵、广西、辽东、江西等地全面推行清丈还田令。

这是在田亩上发动总攻的信号。

“上次见到先生时候,专门和先生谈到了清丈还田,先生的意思是不急,仍以南衙、浙江为主,其余地方徐徐图之,清丈还田兹事体大,不宜操之过急。”朱翊钧合上了张学颜的奏疏,对于通行全国的清丈还田,张居正的态度比朱翊钧还要谨慎的多。

在原来的时间线里,张学颜在全国勾稽田亩之事,就是在万历六年开始的,因为当时的张居正已经察觉到了随着万历皇帝的长大,新政必须要加快推行了,朝中反对力量极为强大,而万历皇帝本人对新政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。

新政失去了皇帝的支持,一定会失败,在原来的历史线里,张居正的急功近利和吹求过急,完全是想要木已成舟,让新政的影响深入大明的角角落落,保住新政的成果。

张居正新政,在前五年是比较温和的,但是到了后五年,总有一种急切的感觉,一个政令没有在地方经过充分的检验,就急匆匆的推行,全国清丈还田如此,吏治如此,一条鞭法也是如此,因为再不推行,就推行不了。

毫无疑问,在一个帝国里,以一个皇帝为中心进行制度设计的国家里,没有皇帝的支持,张居正在历史上的新法,最终的结果是昙花一现,失败了。

现在张居正,则是非常反对急功近利、吹求过急,觉得皇帝激进了。

按照他的预想,用五十年的时间,把这些事做完,大明就能实现中兴,而且能够形成稳定的长策,一蹴而就,取得的成效,不如徐徐图之。

皇帝登基时才十岁,五十年后也不过六十,完全能够把事情做完,张居正知道自己大抵是看不到新政大成的那天,可陛下一定能看到,这就完全足够了。

以云南为例,现在云南要面对东吁王朝莽应龙的崛起,这个时候去云南清丈还田,尤其是黔国公府的田亩,让云南地方如何应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朕真的不务正业》 最新章节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锭不是货币,银币才是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417_417839/282_3.html

上一页朕真的不务正业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