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军史小说 > 玄德 > 十二 今古文之争(3/4)

十二 今古文之争(3/4)

上一页玄德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笔趣阁在线收听!
一套统御四极的“天子礼”,而今文经学理论中的“礼”实际上是士人的礼,他们按照这套理论所能做到的,是【推士礼而至于天子】。

这也就意味着,在今文经学的礼学理论中,天子和士之间没有本质区别,天子能享用的,士也能享用,双方的区别在于数量多少,而不在于有没有,能不能。

更别说在武帝时期一度兴盛的公羊春秋学派,这个学派更加直接,说什么【天子僭天,诸侯僭于天子,大夫僭于诸侯】,一切问题的缘由都是天子做的不对才导致下面人做的不对,所以天子必须要以身作则。

核心思想就是天子如果犯了错,那么就没有资格责怪下面人对他犯错。

这套思想要是稍微延伸一下,那可就是天囚理论了……嘶,不敢想不敢想。

这能满足汉帝国统治者们的需求吗?

秦已经变天子为皇帝,皇帝在地位上已经和周天子全然不同了。

大人,时代变了。

统治者对今文经学和今文学派的不满源于此。

而古文经学和古文学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“横空出世”了。

比起今文学派和今文经,古文学派和古文经更倾向于配合统治者,主动顺应统治者的需求从而创造出符合统治者需求的理论。

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指导方法,以《周官礼》对抗今文学派的《仪礼》,宣称《周官礼》是周公所作。

在实践方面,他们使用《左氏春秋》来对抗今文学派推崇的《公羊春秋》,并且也宣称《左传》当中所记载凡例的也都是周公所作。

反正就是抬出周公的尊号压制孔子,试图以此获得今古文之争的胜利。

当然,他们没有成功,因为今文经学发展更早,底蕴更加深厚,纯粹的是硬实力拼不过。

硬实力拼不过,古文学派又试图另辟蹊径,顺应西汉末年今文学派自己搞出来的传国易姓思潮,扶持王莽搞复古,一度使得古文学派大为兴盛。

结果王莽玩复古玩脱了。

古文学派也因此失败。

所以在政治上,今文学派始终占据优势,朝廷所立的学官——博士也始终都被今文学派的儒生们垄断,被官方承认的五经十四家法也全部都是今文经。

东汉光武帝时期,出于政治需求,他把被认为是古文经的《左氏春秋》立为官学,设立了博士,古文学派似乎看到了曙光。

结果在汉章帝时期的白虎观会议之后,为了统一学术认知,统一思想,《左氏春秋》官学地位被罢黜,古文学派受到严重打击,刚刚开始的半官方化进程也被打断。

自那之后,古文学派便只能继续在民间发展了。

但是所谓祸福相倚,古文学派被迫成为在野学派,也不是没有好处的,至少传承不再是问题了。

为了冲击今文学派貌似牢不可破的堡垒,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被今文学派彻底碾死,他们选择走学术下移之路。

从东汉前期开始,古文学派逐渐面向社会中层开放部分学术知识,广泛吸纳社会中坚阶层的新鲜血液的同时,也怀着蚁多咬死象的憧憬。

制霸大汉学术圈的今文学派的学术传承只面向自己内部,以血脉、姻亲为主要联络方式,甚少对外开放,肥水不流外人田,越来越保守。

虽然他们保住了官学地位,却日渐僵化、繁琐,失去了创新能力,还与谶纬学说结合起来,变得神神叨叨,神鬼莫测。

以至于部分比较开明的今文学派士人甚至都觉得今文经不如古文经,反而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玄德》 最新章节十二 今古文之争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407_407648/18_3.html

上一页玄德章节列表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