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 > 军史小说 > 我成了大明勋戚 > 587 篡位三件套 (二合一)(3/4)

587 篡位三件套 (二合一)(3/4)

上一页我成了大明勋戚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新笔趣阁在线收听!
恰恰沉忆辰没有乾纲独断,才会有阁部大九卿廷议决策,只不过让曹吉祥抓住机会把事情给搞大,演变成为了群臣讨论的朝会。

“彭修撰说的不错,诸位同僚还是就事论事为好。”吏部尚书李贤悠悠的回应一句,一方面是赞同彭时,另外一方面也是警告言官清流。

不要把对石亨裂土封王的讨论,扩大到沉忆辰的身上,真要搞党派之争扩大化,那自己这个吏部尚书掌控着官员考核权力,就得考虑考虑一下后果!

果然当李贤发声之后,刚才还义愤填膺的那名六科给事中,立马就消停了下来选择闭嘴。

殿内沉寂了片刻,兵部尚书于谦站了出来道:“臣认为沉宫保的提议可行,先不说收复故土的千秋功绩,单单拿下河西走廊就能截断鞑虏后路,为日后大明北伐创建一举定乾坤的基础!”奉天殿内的满朝文武,要论起跟石亨的私人恩怨,于谦排第二估计没人排第一。

之前石亨为了报复于谦的弹劾,动手五军都督府的任职手段,把于冕从京师锦衣卫调任到了宣大边军,并且还强令他率兵追进撤退的蒙古鞑虏。

结果遭遇到也先的埋伏身负重伤,要不是沉忆辰留了后手,安排大同夜不收拼死护卫,估计于冕已经马革裹尸还了。

哪怕如此最终救回来的于冕,依旧是丢掉一只手臂,身上还有着几处严重刀伤,估计这辈子无法上马作战了。

同时得亏石亨忍耐不住举兵清君侧,否则按照这个手段继续下去,于冕必然要葬身塞外。

但私仇归私仇,于谦终究是站在了国家的角度上,认可了沉忆辰的提议,给石亨一条裂土封王的活路。

毕竟他是总督天下兵马的兵部尚书,并且还如同伯乐般一手提拔了石亨。

没有谁比于谦更加清楚石亨跟他那一群宗族子弟的勇勐,更无人比他更了解宣大边军的悍勇。

这么一支精兵死在宫变的罪名上是大明的损失,与其白白牺牲,不如让他们打通河西走廊,断绝日后也先可能的西逃路线。

北伐才是决定大明未来的举国之战,相比较国恨,家仇是那么微不足道。

于谦站位沉忆辰再次出乎许多人意料,毕竟他之前可是发起廷议,要把石亨给依律论处。

同时于冕遭受报复的事情,朝中同样有不少官员知道,设身处地自己肯定要报复回来。

不过意外归意外,于谦的这番话语,相当于把朝会争论方向从互相攻讦,再度回归到事务本身上面。

只见这个时候沉寂许久的礼部尚书胡濙从队伍中出列,朝着沉忆辰问道:“沉宫保,忠国公戴罪立功之事先不谈,西征之举对于财力物力的要求,还要大幅度超过靖远伯王骥南征麓川。”

“毕竟麓川靠近江南产粮之地,还能依靠水运减少损耗,西征万里本朝初年宋国公冯胜,最终都只能功败垂成撤兵回到国内。哪怕如今国库财政有所好转,也支撑不起这场战事,沉宫保难道要重蹈正统年间三线作战的覆辙?”一般情况下,胡濙已经准备明哲保身给贯彻到底,以他目前的年龄早就到了可以乞骸骨的时候,安安稳稳跟沉忆辰达成个政治妥协,保住退后尊荣就可以告老还乡了。

但是这一次,沉忆辰的劳师远征风险太大,说不定能把整个大明帝国给拖死。

“没错,就算陛下仁义,看在叛军曾经保家卫国的份上,宽恕他们的罪行,也不能用西征去戴罪立功。”

“太上皇当年土木堡之败,就在于北伐的之前同时存在着福建叛乱、征伐麓川,导致西北边军装备南调,差点京师沦陷。”

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,西征之战绝不可行!”有了胡濙的反对,朝中文官集团很多老臣,此时纷纷出列附议。

确实就算不考虑双方政见分歧,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《我成了大明勋戚》 最新章节587 篡位三件套 (二合一),网址:https://www.1dvd.net/1385_385202/592_3.html

上一页我成了大明勋戚章节列表下一页